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也是故鄉 02 平和

漳州過一夜,年輕的老闆姓林,對台灣好奇的他,收我台幣五十元硬幣兩枚,作為一晚的住宿費。
他的老家在平和,就是我的下一站。於是邀請我到平和他家過一夜。

心臟放大顆的跟當地夥伴邂逅,這是單車旅行的真諦。
因為緩慢,有比較多機會對話,相對於汽機車在起點與終點之間沒有太多停留的機會。
因為費勁,有比較多好奇圍繞,畢竟去做這麼吃力的事情是何苦來哉?

平和的印象不深,短暫的一晚停留。

印象中幹道顯眼處,有著水泥碑上頭寫著"革命老區”。
甚麼是革命老區?  就是在抗日戰爭打響之前,共產黨政府在管理的窮鄉僻壤,是中央政府與各路軍閥鞭長莫及的地方。算是共產黨的早期支持者,所以1949 建國之後要表示這地方的眼光看得準,這水泥碑像是頒獎狀給上市公司的早期投資人的意思差不多。

跟林先生碰了頭在平和繞了遶,這是在中國拜訪的第一個縣城。
後來才知道縣城這個詞彙在中國承載了一些意義,也許可以最基層的城市來形容之,具備著最基本的城市機能。縣城底下就是鄉與鎮,裏頭可能只有一條商店街,賣手機,賣家電,再來就是雜貨店了。儘管縣城不算是鄉下,但偏遠的縣城也有著一種尷尬,既非世外桃源般世隔離的單純,也沒有大都市的豐富,有一種灰撲撲的質感;似乎既離不開縣城的資源,但生活在其中又未必真的快樂。

從平和河邊橋上的霓虹燈,似乎是中國都市的一個形象,不甘願夜裡就這麼安安靜靜的,似乎是一種民族特色了。看大都市小縣城的屋頂飛簷,沿著河邊的河堤就是要熱熱鬧鬧的。

單車旅行的魅力之一,這些經過這些沒有遊客名不見經傳的地方,當地人的好奇心會把你當成貴客,會有一些特別的邂逅。

在平和的林家落腳,他家一樓廚房還有一個人力抽水機,讓我想起像是廁所或抽水系統比較老舊一些,可能幾十年前的台灣房子?
先去林先生隔壁親戚家轉轉。一樓的鐵門紗窗,客廳一台電視,電視對面牆上的中國地圖,跟自己國小課本的秋海棠長的不大一樣,我應該在這裡計較這地圖上台灣的歸屬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林騎電單車載著我訪友,一個年輕人新開的修車廠,看來是國中同學。鐵皮搭的修車廠,有著辦公桌,泡茶桌,我只記得他倆泡了一壺茶敘著舊,我只能在旁觀嗑著瓜子,看著牆上掛著大大的匾額寫著:"天道酬勤"。

這個修車廠的老闆看來也是一位不滿三十的年輕人。
想起在漳州的青旅,年輕人們似乎都在談著生意,找著機會。
這位青旅老闆也是嘗試經營青年旅社,這是中國,很多基礎的需求還在展開的中國。
在我們生活中幾十年來發展出來習以為常的很多事物,在中國還在需要被創造當中。
也許只是一個拙劣的模仿與嘗試,但在真空的市場,一個跟上一輩很不一樣的社會,似乎有著更多的動能。咖啡店是一個觀察的點,後來在梅州的咖啡店,西昌的咖啡店,或是武威的咖啡店,有這樣的一個感受。

次日出發前在林的老家晃一圈,那是已經空無一人的頹圮圓樓,像是台灣的土角厝,往往當作儲物間甚至是豬圈。圓樓是一個景點,似乎也是客家的一個標記,但看來這是閩粵一帶的建築,在這操著漳州口音閩南語的地方也是這樣的建築風格。

那是閩南語,那是漳州話,台灣哪裡的口音是漳州口音呢? 北部? 南部? 東部? 或是所謂的漳泉混和口音?  覺得這世界像是一個拼圖,台灣像是獨立的一張拼圖,但也是一個大拼圖的一部分。

覺得自己在嘗試一個歷史拼圖,一個沒有窮盡的拼圖,想把台灣這塊拼圖拼起來;接著想要把兩岸的拼圖拼起來,再把歐亞大陸的拼圖拼起來。這是這趟旅程的期盼。

白天騎單車,晚上想路線,忙著跟路上的人們邂逅,定點停留是參觀與閱讀的日子,為了找到那些迷失的拼圖。

揮別平和前進九峰鎮,那是一段上上下下的山路,對一個長途旅行新手而言,我的大腿在哀號著,但你也只能繼續往前,往前。每天都是一樣的煎熬,上路了不前進也不是辦法,而第二天又期待著前方的故事,還是願意繼續踏上旅程。

途經解放樓,以及好幾個幾乎已經沒有在使用的福建土圓樓,是當初防禦土匪的聚落。
這是單車旅行的奧義,你會進入當地居民在地的生活,也許是見證歷史的傳承,或像這圓樓,更是見證歷史的變遷軌跡。

跟門口的老婆婆禮貌打了招呼,客氣的進入園樓。我是不折不扣的觀光客,對這我有一些不安,因為我在用鏡頭把人們的生活打包成我的回憶,因為一個不請自來的旅客攪動著這裡的空氣。只是旅行一路上沒有遇到太多不開心,也許因為彼此都成為彼此的風景,對當地居民而言這個單車旅者也是一個特別的風景。

忘記在哪個鄉間路段,有個當地小朋友與我一起騎了一小段,有一些簡單的對話。之後他說了聲再見,前頭一拐進了路邊的屋子回家去了。

聽得他回家用客家話大聲說著:”媽~~,那個人說他來自台灣!!!"

閩南阿,客家阿,人就這樣分類來分類去的,為了方便理解。
分類的有沒有道理,為了什麼要分類,也許像是為什麼要把一幅圖拆解成許多拼圖,然後再來想分設法的把圖拚成原圖呢? 當初的拆解,有他的原因背景。而我不自量力的,好奇的想要看到那個對我而言比較完整的原圖,於是就踏上旅程去收集拼圖,去拼出自己對世界的認識阿。

而這些文字,就是試著重現這些拼圖的過程,也許能夠稍稍描繪出這個原圖的輪廓阿。

圓樓裡頭,幾乎都已經人去樓空,這個沒有土匪但是有大城市的年代,或至少水泥樓房住起來也比這空間有限的土樓舒服,至少有水電各種現代化設施。剩下幾戶,有老有小,還有一群雞在原樓內外漫步著。

土樓像是一個甜甜圈,甜甜圈的中空是公共空間的空地,正中央是一口井,有許多塑膠水管從井裡伸上來。甜甜圈的麵包就被分隔成許多的樓,窄長的空間不過三四公尺寬,還有越來越小的二樓三樓。這也是為何圓樓還有外圍建築,因為裏頭的空間很快就會不敷使用阿。其中有一個空間是公用的祭祀空間,於是我像是得到許可的闖空門,在這個似乎已經沒有在使用的空間登上二樓三樓,留下一個照片,這個土樓的照片。

然後,該上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