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我的應許之地 讀後感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e8zyay.html

2016年的三月份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度過。

覺得一種哀傷感,久久難以忘懷。

耶穌受迫害之後,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猶太人被羅馬人擊潰驅逐,在歐洲或中東各地維持著族群的認同生存下來。

耶穌受迫害,要怪猶太人。

在耶穌開始的基督教世界裏頭的猶太人,揹著迫害耶穌的名號勉強生存,卻又總能夠掌握到金錢的權力,但似乎又總無法掌握到軍隊,於是歷史不斷重演,被驅逐迫害的猶太人們。

只有在英國或美國的猶太人有比較好的處境,而英國的猶太人開啟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應許之地計畫。

是悠久文明,是古老文化,是韌性是智慧,是運氣不好。

本書作者梳理以色列建國至今遇到的挑戰,以及因應的方式與心態,跟摸索著以色列可能的未來。

其中,以色列的遺忘,讓我印象深刻。

太多歷史的痛苦,一直揹著讓人舉步維艱,不如忘了吧。

想起在土耳其的憂鬱與瘋狂一書中,土耳其人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曾經鄂圖曼帝國的輝煌到現在有種狼狽的情境,也是高唱著遺忘的概念。

台灣人的悲哀呢? 是不是不夠疼痛或是在不斷重提中能得到力氣呢? 或是不像猶太人那樣忽視自己的疼痛大踏步向前的舔著自己的傷口?

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不公義,或是對有以色列國籍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也讓我想中國政府對新疆與西藏或回族等等少數民族的態度。某個角度上認同他們的確是國民,但又沒有足夠的彼此認識跟信任,於是國民的責任跟義務都毀澀不明。

也類似土耳其眼中的庫德族。

以色列上演著許多的人定勝天。

上演著謙遜刻苦腳踏實地,以及打出成績之後的驕矜自滿,像是聖經故事的縮影。

一下子耶和華與猶太人同在,擊殺猶太人的敵人取得了土地。一下子猶太人墮落了遠離了神,耶和華借猶太人仇敵的手懲罰擊殺猶太的子民。

以色列復國,應許之地像是耶和華與猶太人同在,於是胼手胝足在沙漠當中建立了以色列的田園,從阿拉伯手中購買或強佔取得了良田。

1948年正式建國,1967年對像以色列宣戰的阿拉伯世界大殺四方,發展了核武,一時之間不可直視。

1973年贖罪日戰爭,像是開始驕矜自滿的猶太人進退失據,於是衍生了屯墾區的概念,希望喚起猶太人的意識,希望在進取當中重拾猶太人的精神。

但同時也讓已經很混亂的局勢更混亂了。

猶太人,不來以色列能去哪裡呢?

可是來了以色列,這個像是超人的國度,心靈真的被安慰了嗎? 或是為了堅強而讓個人的靈魂為了表現剛強而被削弱? 不容許退後與軟弱的沙漠中的伊斯蘭世界中的猶太國家。

可是來了以色列,這裡有著原本的居民巴勒斯坦,該跟他們怎麼保持怎樣的關係? 像是互相掐住了脖子,像是互相用刀子抵在對方脖子上...

當彼此都現出了很多的鮮血,當彼此都在生存中嚐到太多苦痛,於是也都沒有能夠像是普通的人,道歉並且原諒。

同情以色列猶太人的悲傷,他們退無可退。

同情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悲傷,彷彿他們就錯在生在這塊土地,這塊猶太人不能退讓的土地,因為如果退讓他們就會被消滅。

巴勒斯坦的朋友說,讓以色列人回去他們原本的地方,不管是歐洲還是俄羅斯。

以色列的朋友說,讓巴勒斯坦人去他們阿拉伯同胞的土地上,不管是約旦還是敘利亞。

巴勒斯坦的朋友說,我們總有一天會回到屬於我們的土地上的,不管要花多少時間,要花多少鮮血。

以色列的朋友說,我們一步都不會退,這是我們最後的領土,在我們經歷如此多的苦痛之後。

算計,算計著。

這就是政治。

虛弱著慶幸,台灣的問題還算單純。

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一段歷程,以浪漫為名

一段歷程,以浪漫為名的獨一無二,喜怒哀樂交織,然後很感恩能夠走在一起。

***********************************************************************************************

東來西去的兩個叩問世界的旅者中東相遇,拜訪了土爾其,走過了黎巴嫩,認識了巴勒斯坦,在這片充滿爭議的土地上一起體會了當地人的熱情與困境。

也在同情,憤怒,哀傷,無奈中,我們一次次揉著彼此的心,一點點越來越靠近

2016年11月,在Van沒電沒暖氣的hostel冷冷遇上,相約去亞美尼亞城堡遺跡,在山頂曬著夕陽共享一隻啤酒, 所有庫德族的紛爭暫時被拋在山下         

Nusaybin, 敘利亞邊境,在廢墟中看見重建的希望和人性的光輝,卻被裝滿了槍械的軍車‘護送’出城, 我們還被村民贈送了回城車票和可樂

Halfeti, 沿著幼法拉底河追尋人類文明的源頭的遺跡… 男生不停看表, 女生說沒關係啦,前面一定有路下山, 結果只找到被遺棄的村落和獨居碼頭的老人…

2016聖誕前夕,搭夜船前往黎巴嫩,在Mersin-Tasucu, 船因為天氣被臨時取消, 等船的日子里在冷風中一遍又一遍地逛著蕭瑟的港口

2016聖誕節, 在Tripoli, 黎巴嫩北部, 淋著地中海的雨水, 體會著阿拉伯文化里的聖誕氣氛, 在冰冷陰濕的小旅館里, 我們定下了自己的交往紀念日

2016跨年,在Byblos, 被hosts留在家照顧貓狗,兩人裹著大毯子在空蕩蕩的大房子大聲朗讀‘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

2016農曆新年,Mitzpe-Ramon以色列, 那個沙漠中強行要開出玫瑰的城市, 在一無所有的宅男host廚房裡試著變出一頓中式年夜飯。

2017年此時,Hebron巴勒斯坦,
在熱情似火的家庭里有如家裡的兒女般,享受著家庭生活的溫馨, 一度忘記小院外那些鐵絲網,哨崗和面無表情的以色列士兵

之後幾番來去倫敦, 伊斯坦堡, 柏林, 里斯本和台北,女生終於告別小家, 第二家鄉, 家人一樣的朋友, 孩子一樣的植物們

10月27, 在香港辦理結婚手續
     升級打怪一般,收集完各色文件與認證,完成了手續,進入下一關

12月, 台北,
     二十個大箱子的家當飄洋過海到台灣…

愛的宣言

2016年底的一場緣分發酵,有如神鵰俠侶行走江湖,兩個個性不同的個體彼此吸引,最後走在一塊,是上天的安排。

我們共同創作了這段文字,跟大家分享。

**************************************************************


在落雪的樊城里遇见
在锋利的文字间注足

妳從藝術與哲學中走向我
我從數理與戶外中走向妳
我們在閱讀世界的旅程中比肩而行

兩隻左旋蝸牛相遇的機率有多少?
两个因为与众不同而相似的个体
     在暗潮洶湧的古城締結生命的情話
         又需要多少勇氣與運氣?
感謝那些個轉念間的转向、 停留
更感念那言語機鋒中始終沒有放開的手
在底格里斯刻下彼此的心意
在幼發拉底河洗淨塵埃裡的陳詞濫調
只留下彼此
那懷中溫暖靈魂的喜怒哀樂

我們残缺的灵魂
在性格中的無力之處
在習慣中的眼拙之點

感謝上天
讓我們更懂得愛與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