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序言 旅程的經過

再次重寫

打破時間線,想到甚麼說什麼,不同的朋友如此建議著。
大概是我太過努力當百科全書,想要像是字典一樣讓人查閱我去了哪,看到了啥。
一千多個日子,逐日的書寫,似乎也讓自己失去看到整體畫面的能力,
像是努力搬著磚頭,卻迷失了整體建築的結構。

世界好奇

你是一個對世界有熱情有好奇的人嗎?

於是我該把這本書跟你分享,關於我的旅程。
也許你能從中得到一點樂趣,一點見聞,一點點啟發?

這是一趟兩年半的旅程,點點滴滴,起起伏伏。

每天早上很少迫不及待地出門,很少匆匆的往今天的目的地埋頭出發。
七八點醒轉,伸展自己緊繃的身體,考慮著先早餐還是先整裝出發。
總是期待著每天的旅程是否為有意料之外,可以讓自己停留或調整計畫?

大部分的時候在自我對話中渡過,想著過去現在未來;
過去的我成功嗎? 現在的我在對的路徑上嗎? 未來的我會怎麼重新落地呢?

每推進一小段路,在前頭的公路里程旁,或是剛好一座小橋,
單車往路邊一靠,就在公路邊喘息休息,刷著手機更新fb或了解新聞。

每天想著何處下榻,何處用餐,琢磨著這幾的見聞,攪拌著自己的歷史認識,
想著今晚可以留下甚麼紀錄?

與其說是冒險或是旅程,流浪應該是更貼切的敘述,一個帶著情懷的流浪。
玄奘西天取經,至少目標明確,地點天竺,目標佛法。
而我的流浪,更多的是我認為的旅行的真諦,去看到遠方的人們怎麼生活。
稍微知道一下他們的喜怒哀樂,對比著自己的文化背景,想著彼此之間的異同。
然而,玄奘要去西天取經,我也是去西天,西方文化的西天,於是就跟玄奘借個名號來用用吧。

百科全書的迷思

總想要當個百科全書,能夠鉅細靡遺的精彩敘述所謂的一個地方的前世今生。
過去曾經發生甚麼,最近曾經發生甚麼,今天又是甚麼模樣?

像是跟著國共纏鬥的歷史路線,偶然發現隆里古城,
城池的結構還很完整的保留。
城堡怎麼蓋好的? 怎麼在現代化過程中保留原本的韻味?
在城堡的街道行走,覺得好像經過了幾百年前的生活。
當地一位雜貨店大哥搖著頭說著,政府腐敗。
這是沿路老百姓,肯定共黨之外的常見對話。。
離開當天警察警犬陳列著,說是有戶人家兒子在沿海販毒被抓了。

勉強地想要敘述回答,但是那不是重點,我也說不清楚。
只能好好說著這個城池跟我的故事吧。

旅程的經過

整個旅程幾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為何出發的琢磨尋思多年。
自己身為台灣人的困惑,想要去看到世界的念頭,是否真如此的不可思議?
是生命起伏當中的一個臨門一腳,然而也是在歷史閱讀當中迷路的為自己找路。
那個強調正統的中國史,尤其近代史。
那個不談宗教的世界史,尤其中東史。
那個似懂非懂的歐洲史,沒有機會去好好弄懂。

中國社會城鄉,學校,
基督教的歷史,中國內部,阿拉伯的基督教現況,保羅傳教
伊斯蘭的文化,
    中文世界: 回族,維族,
    波斯文化: 伊朗,
    近代帝國: 土耳其
中東紛擾的中心,耶路撒冷
歐洲發展的節點,馬丁路德,工業革命,馬克思,柏林圍牆。

楚門的世界

在十八歲前後某一次跟同學對話,發現自己簡單的教科書認知竟然被徹底的否定顛覆。

那時,老同學Roach 說: “國民黨那根本不算建設,十大建設都是日本時代的規劃。”

小學時代我可是歷史小老師,小時候趁媽媽去超市買菜,浪跡超級市場圖書區的我對歷史文化的涉獵讓我有點驕傲,可這個否定讓我覺得整個世界崩塌了,原來這世界有這麼些我以為我知道的事情,然後開始懂了這個社會的複雜。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天真的孩子,如此緊緊抓著相信著教科書說的事情。

那麼就該來多了解一下台灣吧。
後來開始逛書局,關於台灣這個亞細亞的孤兒有越來越多的相關出版。
然而我覺得歷史的發展,台灣近代就是五十年日本(1895~1945),五十年國民黨(1945~1996),然後進入台灣民選總統的年代。

隨著被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封印五十年的台灣意識崛起,對岸從一窮二白到迅速發展也在我們的眼皮下發生。而關於台灣的謊言漸漸現出原形,而關於對岸的敘述卻還是讓人似懂非懂。對著一些現象大力地否定跟貶低,與用力的崇拜跟推崇,但是怎麼可以更了解這個牽動台灣生存空間的大鄰居?

中國的城鄉社會

天讎,紅衛兵與文革的一本小說,早早讓我對於中國有一些想像。
余秋雨的作品在台灣也盛傳一時,也是一個窗戶,在洗鍊文字中看到中國。
(儘管後來跟余光中相似的有些政治立場的爭議。)
美國漢學家史景遷,在重慶的美國人老師何偉何偉,中國知識分子許知遠,中國知識分子余杰,或是台灣人的中國見聞,是有限認知的來源。

台灣像是繼承了日本二戰的敗戰,也繼承了國民黨國共內戰的敗戰,但這只被傳遞了簡單的事實,或者就是成王敗寇的敘述,至於過程發生甚麼事情,我覺得還是一個謎團。於是我想踏上旅程,能夠在旅程中認識國民黨跟共產黨;了解當代中國社會到底生活是甚麼狀態。

生活中少有中國朋友,如果偶然認識我總帶著興奮跟好奇,但發現自己不知道可以從哪裡跟他們討論事情。彼此似乎也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不去對這些話題作探討。

台灣觀光客,台商,台幹,到陸幹,陸資,陸客,都是大時代的折射縮影,而這個大時代怎麼一步一腳印到當代? 台灣的近二三十年我知道,那麼中國大陸呢? 在先進與落後兩個敘述之中,以上皆是?以上皆非?兩者並存?兩者矛盾?

經過了大城小鎮,窮鄉僻壤,一種隱約的疼痛讓我對這些遠方相似文化的鄉親們有種體恤,有種無奈。語言文化的相似,感覺可以很深刻的感受苦痛,也能感受到一些避而不談,或是對時局的大讚。

中國的城鄉差距,於是旅行起來像是經過時光隧道。
有高樓大廈,霓虹燈閃閃,也有水牛耕田,彎腰插秧。
像是有一條明確的界線,把城鄉分隔;線的一邊是嶄新的水泥建築,另外一邊是陳舊的磚房。

沿海省份像是台灣的西部縣市,交通發達的經濟發展。
上海也許像是更繁華的台北,湖南也許像是台中,廣西像是苗栗;雲貴川像是台灣東部的宜花東,

貴州也許像是交通不便但好山好水的台東,雲南像是大家出遊必去的原住民文化花蓮,四川成都也許像是宜蘭,跟台北比較接近一些,而川西北與西藏新疆就是台灣的離島了。

然而台灣跟大陸未來會怎麼互動相處呢?甚麼是大陸? 或是中國? 或該用甚麼詞彙來溝通最好呢?

在咸陽附近被詢問是漢族嗎? 在新疆被詢問是少數民族嗎? 而我只知道我應該不是原住民。
廣大的土地,不同的文化,這些複雜對我而言是陌生的。想像中台灣可以細膩的分別宜蘭跟台中台南閩南語口音的差異,但都是閩粵沿海漢文化。

想起在荷蘭治理的年代,台灣原住民在荷蘭人辦的課堂學泰語;想起日本殖民年代,台灣人在中國日本出入著;國民黨年代台灣人去歐美留學,然而四面環海的台灣,似乎失去乘風破浪的漁夫記憶,迴避著危險,計算著安全。

趨吉避凶,人之常情。

然而我卻對那些文化差異的豐富覺得神馳目眩,單單為了好奇,值得踏上旅程冒險嗎? 旅程已經結束,我只說我不枉此生。而不論是否踏上這段旅程,眼前都有新的挑戰需要面對,那麼應該是值得吧。

參考:

季羨林先生在《敦煌學、吐魯番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這樣說到:「世界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v2zp4aq.html

日本宗教思想家池田大作問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如果人有來世的話﹐您願意出生在哪裡?」湯恩比回答﹕「我願意出生在新疆那個多民族﹑多種文化交匯的庫車地區。」https://sites.google.com/site/lhsueh/%E6%96%B0%E7%96%86-%E7%A5%9E%E8%A9%B1%E7%9A%84%E5%9C%8B%E5%BA%A6


中國的宗教這回事

台灣對於宗教沒有太多的限制,但在中國似乎是不一樣的故事。
歐美新聞媒體在意著中國人權,生在台灣的我也關心著,在中國生活是怎麼一回事?
基本生活起居,細細碎碎的可以了解,那麼可以認識一下基督教的發展是怎麼回事?

出發前受了洗。
儘管一直信仰理性而對宗教抱持懷疑態度,然而生命本身並不是理性可以分析。於是不安的我祈求著上天,尋求著智慧,也許可以找到一些慰藉,告訴我這個生命階段正在被重新賦予意義中,不只是此刻的自己看到的挫敗低谷,而是塞翁失馬一般,只是我無法看清。

受洗,相當程度對我而言也跟當兵一樣,像是進入了一個共同體,可以有個立足點跟世界基督徒有著特別的共鳴,試著使用相似的語言。於是在旅程中,追逐著十字架,也許是黎平的一張紅紙上面一個十字架一個指示方向。也許是息烽的教會主持人,或是安順的教會參與,或是廖奕武上帝是紅色的一書中記錄的雲南四川交界撒營盤,用彝族語的聖歌或禱告。

宗教自由?不自由?
中國民主?不民主?

或者,討論這些詞彙有種空洞感。
就試著去感受經歷,人們過的生活是如何,有認識之後再來探討吧。

而西北回族的清真寺盛大著,像是是一個宗教多元蓬勃的宣導案例;但是維族的清真寺是另一個故事。看著藏族寺廟牆上貼著政府發佈的活佛轉生條例,覺得不知該做何滋味。

跟萍水相逢的藏族朋友對話,談到他為何出家? 似乎是一個不容易的話題。
高原上的若爾蓋寺廟,小喇嘛對腳踏車好奇的很,也是一個畫面。
也許不用急著決定,謙虛的多認識多了解,聽在地的故事就對了。

爭議不休的伊斯蘭

在2015年出發前幾天,提到中東的伊朗,一位鄰居大姊驚呼,那是恐怖分子砍頭出沒的地方。或是自殺炸彈客出沒的地方。

在2015年的冬天到了蘭州,考慮著是否要頂著風雪繼續出發。
當地的台商朋友聳動著敘述2009年的新疆暴動,維族怎麼把漢人當西瓜一樣的砍。
勸我在蘭州過冬天。

一份好意,但也凸顯我們的新疆想像,異族想像。
台灣覺得大陸生活危險,大陸各地覺得新疆西藏危險,大概都有一種他們跟我們不一樣的想像。

911 恐怖分子挾持飛機撞大樓,印象非常的深刻。
或是阿富汗恐怖分子,把歷史遺跡給毀掉了也很具體。
更別提IS砍頭的宣傳影片。

而一路上,沒有感受到恐怖。
唯一的恐怖,大概是來自南疆公安部門的一場誤會,當我在警察局門口可疑的搭起帳棚,挑動了警察的緊繃神經。

然而,爭議的確存在,衝突的確存在。

於是走過新疆,伊朗,庫德族,巴勒斯坦,也許是新聞的性質就是要聳動,也許新聞的背後有政治力,於是透過哈哈鏡反射出來的伊斯蘭總是與鮮血與暴力同行。

於是新聞就是伊斯蘭的宣傳影片總是帶著恐怖與血腥;矛盾的是認真去尋找解釋定義,宗教的敘述卻有和平順福種種含意,那麼就讓我說說中東的見聞吧。

其中,土耳其的一位大叔問我說,我看起來像是恐怖分子嗎?
聞言,有種揪心的感覺。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伊斯蘭聖地,耶穌升天的地方,猶太人的聖城。
才意識到附近盡是聖經中的地點,而耶穌升天幾乎兩千年過去了。
才意識到阿拉伯文字跟基督教會文宣並不衝突,並不是伊斯蘭信仰的專利;即便阿拉伯字在可蘭經有獨特的地位-- 阿拉伯文可蘭經翻譯過就不再神聖。儘管在我的刻板印象中,耶穌跟拉丁文字放在一起不管是德文還是西班牙文都比較自然。

而從巴勒斯坦端感受到一種無能為力的悲憤感,屈辱感,以及隨之而來的熊熊怒火,看著親人在衝突中喪失生命甚至被羞辱的憤怒,而這憤怒轉化成更多的暴力,以及更多反制暴力的鎮壓。局外人的我無從判斷正義,然而卻能感受到化不開的悲哀,是顯明的怒火與被羞辱感。

從猶太歌曲中感受到猶太人的一種受歷史擺弄的千古悲哀,以及在死嬰兒笑話中看到猶太人面對困難挑戰的堅韌近乎冷血;彷彿用嘲弄來面對悲劇,而不是悲傷,才能讓人在悲劇當中保持冷靜生存下去。然而昨日的悲哀,沒有化成今日的寬容;而是更冷酷的鞏固自己的生存條件,冷酷到成為自己曾經的對立面。隱約當中我感受到一種無奈的悲傷。

歐洲

前往耶路撒冷是旅程中的意料之外。
在土耳其的Van,旅途偶然的邂逅了今日的妻子,一段段同行的旅程之後,我們約定結伴同行,踏進了黎巴嫩,約旦,以色列。

本來打算跨過伊斯坦堡進入歐洲的,但生命的新變數,跟旅程到一定程度的心累,就跟情人會合結束了旅程。因為剛好在德國科隆附近有一場歐洲體驗教育者的聚會,有一段德國的旅行。

拜訪了幾個地方,跟馬丁路德,工業革命,馬克思,柏林圍牆致了敬。
在英國停留了好一陣子,也算是拜訪過歐洲了。

對歐洲的感觸不特別深,如果當初繼續旅程巴爾幹半島應該是這段路線的high light。曾經的鐵幕之下會是甚麼風情也是我的好奇,但隨著旅程提前結束,就沒有太多見解可以分享。同時也是因為歐洲如此多元,竟爾不知道應該期待甚麼。

儘管旅行的本身就是探索,無知也無妨。
但卻失去了一種拖著我往前探索鑽研的使命感。
於是,也就這樣吧。

回到台灣,繼續下一段的旅程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