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反芻(0) 單車旅行這回事

[image%5B11%5D]

單車的旅程,兩年半的春夏秋冬,一萬六千公里的路程,六十萬台幣左右的花費。
大概可以換算成,取得一個碩士,環島十三圈半,買一輛車的旅程規模。

轉頭回顧旅程,發現不過簡約的幾個數字就可以概括,覺得有點傻眼,然而如果不去整理不再提起,也許哪一天扣問著記憶也許會質疑起自己,這一切是否真的發生過?

人們總是嚮往旅行,像是暫時放下自己人生的所有掙扎困難,去過另外一個人的人生一般。喔,那依然是自己的人生,只是本來的糾結突然被拋得遠遠的,使不上力。然後才發現這世界依然運轉如昔,有點鬆一口氣地球沒有爆炸,但也不是滋味,原來自己並非那麼重要。

單車旅行比較特別一點,有點苦行的概念,有點臭屁的驕傲,也許更多的是一種說不得的必要,去承擔那份辛苦,只為了緩慢地經過遠方的土地,跟也許不會再次面的遠方友人說聲hello,一個微笑,或是心理的無數次翻白眼。

然而這個想像的大門,石田裕輔的不去會死一書敲開了想像,原來生命還有這種活法,這種型態去認識世界? 而薛德瑞Deray 嘎嘎嘎的北京到巴黎分享會像是一個階梯,把這個嚮往跟真實生活連結了起來,當我認知到我眼前之人也這麼走了一趟,也順利地回來了。

那麼就北京到巴黎吧。

出發前,前輩郭大哥一句: 每個人都在北京到巴黎,你也要北京到巴黎,這旅程跟你的關係是什麼?還是別人在騎你也要騎? 很愛騎的話台灣多繞幾圈就好了,何必跑那麼遠去?

對阿,我自己的期待與想像是什麼呢?

於是根據自己長時間來的關心議題,重新設計了路線,尋找著資料。

1. 從廈門開始閩粵文化的感受,探查台灣早期移民的故鄉,尋找自己族譜祖籍確切何處。

2. 到了江西瑞金開始一段國共史話,感受雙方的各說各話怎麼牽連兩岸這大半世紀;蜿蜒著大城小鎮小村落一路往西到昆明,往北經過藏文化川西北,切過回文化陝甘寧地界,抵達陝北延安,獨領一代風騷的共產黨基地。

3. 抵達西安,隋唐盛世的長安城,整頓後計畫開始前往伊斯坦堡的絲綢之路,試著從沿途伊斯蘭文化國家了解近代恐懼的來源,穆斯林世界。

4. 從伊斯坦堡切往英國,嘗試逆走十字軍東征,這是一條含糊的路線,最後沒有完成。想了解西方當代盛世與西方沒落兩個論點之間的落差。而且歐洲的不同角落,經濟文化都還有不少差異,知道歐洲一如中國並不容易用一個單一的畫面去涵蓋。

這一切,是一種找答案的心情。
旅途一個個畫面與對話,像是一塊塊的拼圖,或許可以在我心裡找個位置放上去?或是可以更新我心中的世界想像?

只是,如今回想,我是否有把人放在心上?或只是透過每一個偶然遇到的朋友,想要透過他這個窗戶去認識不同的文化特色與社會的紋理?

自稱台灣玄奘,取其一路向西的意思,但並非前往印度尋求佛法,生命哲學。
覺得自己更像是想要證明天擇說的達爾文,或是麥哲倫想印證地球是圓的,我想要感受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歷史連動,想要在當代東方西方,穆斯林非穆斯林,和國境線的這一側或那一側,那些諸多當代理直氣壯的分類方式之外,有著更多共通的心情感受,差別只是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視角...

因為距離與不理解,社會需要凝聚的故事,需要一個外部的敵人,於是像是巴別塔之後被上帝弄亂的眾人一般,再也無法互相理解。像是台灣人或中國人的認同議題,總是缺拼圖的歷史敘述,我覺得疲累,應該有能夠涵蓋超越的視角,去看到這個世界吧? 

又或者遠古的紛爭成了今日的笑談,土耳其人可以略覺得荒謬的說他們課本上說土耳其來自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那麼今日的紛爭或許也是明日的笑談。在自己的一份浪漫的心思當中,那些水火不容的仇敵,也許可以三杯黃湯之後解千愁,去看到那些互相傷害的荒謬。然後可以擁抱和解?

或至少,在我的心中可以從遠方的紛爭看到身邊的紛爭,看到那理直氣壯之外的荒誕。

也許我找不到,但我要去尋找,像是那個曾經沒有國境線的匈奴或是突厥的土地,從漢唐一路延伸到波斯或羅馬,將奇珍異寶以及食物的種子東傳西運,看似截然不同的東方跟西方,也是一條連續著的土地上牽連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