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1日 星期二

02 單車這回事

其實我不是那麼的一個單車發燒友。
台北騎到高雄,台東騎到花蓮,花蓮騎到台東,六甲騎到高雄,好像滿幸運的都沒有補過胎,該肯定台灣柏油路施工品質,跟路上不會有鐵絲鐵釘這種莫名其妙的東西吧。

進到了福建省武平市,因為台灣人屬於境外人士,公安大哥不由分說的說我只能住到大飯店,單車被迫停在地下室停車場,第二天早上才發現輪胎洩了氣。

打開補胎工具組,砂紙,強力膠,補胎片..等一下,補胎Patch 應該黏哪一面? 砂紙磨輪胎到甚麼程度才可以? 強力膠要吹到多乾才要黏上?  後來用阿哲隨手塞給我像是貼紙一般的Topeak補胎片解決這個尷尬的場面可以繼續上路。

* * * *

從廈門出發還沒一個星期,到了梅州的我找出了成都朋友的住址,把一半的行李寄了出去。
因為這一星期沒有用到帳篷睡袋,也沒有用鍋爐具開伙煮飯的時機。
只是單車晃盪著,感受自己的雙腿不爭氣,似乎可以清楚感受哪一根肌肉在不開心。而心肺也不夠有本事,負重著上坡下坡的氣喘呼呼。

* * * *

我是一個對單車構造零件與基礎維修都不熟悉的旅者。
我是一個連單車環島都沒有完成過的騎士,最遠不過台北到高雄花了七天晃蕩。
寒流中的苗栗踩踏,傍晚的全力衝刺但沒有留下一滴汗。
本來打算在廟裡搭帳棚過夜,被一位來裝水的大哥邀請去山上的工寮打地鋪。
一個人的台東到花蓮,被突如其來的夏季午後雷陣雨濕透,在7-11了罐玻璃瓶台啤解渴,小朋友不要模仿的帶著幾分醉意在暴雨中引吭高歌,騎著單車緩緩的推進著。

那是一份寫意,與當地互動的寫意,像是夏日炎炎在都蘭國小睡個午覺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那份緩慢與自由,千金不換。
單車台北到高雄是2007年,智慧型手機還不流行,我只帶著一顆車把上的指南針就出發了,在各地的7-11尋找當地地圖,以及收集319 鄉鎮的戳章。

就這麼隨心而騎,只要大方向是往南走就好,就這樣走過台灣的鄉鎮,總算可以說自己比較認識台灣;相比之下跟2006年的摩托車環島已經沒有剩下多少印象。

石田裕輔的世界旅行對我而言更是推波助瀾,許多我們眼中奇妙到不可思議的故事,卻是地球某個角落的日常。對於不同文化的正常與反常會是甚麼樣子,我非常的好奇。

兩岸文化算是相當接近,但也可以說是截然不同,於是會有不同的偉人系統,踏入對方境內會堧豬羊變色,主角跟反派腳色會換位置,同一個人會有不一樣解讀的故事設定。

我想知道神州大陸的模樣,我想知道漢文化系統怎麼慢慢替代成伊斯蘭文化,又怎麼慢慢演變成歐洲文化? 這個慢慢變化的過程,單車是最好的速度,步行太慢會太久太累,摩托車的跨國文件惱人,而且那少說時速四五十公里的速度,沒有隨時停下跟小鄉鎮鄉親互動的機會。

而那些互動,才是旅程的真正色彩。
那些山水與房子,很難讓你有深刻的感受。
但當地跟你一樣有著喜怒哀樂的人們,他們怎麼看你? 他們怎麼看他們生活的環境? 透過這些當地夥伴才能認識自己,自己的故鄉,以及你的遠方他的故鄉。

* * * *

於是多年的自言自語,說著自己要從北京到巴黎。

人生急轉彎的進入冒險教育的行列的時候,也這麼說。
前輩同事小黑說,工程師薪水比較高,存錢比較快,不是比較快達成夢想嗎?

但人生路總是迂迴的阿。

五年後的生命躁動不安,於是動著念頭要出發,要遠走高飛的去流浪。
前輩郭大哥聽到單車北京到巴黎,他的反應像是我只是去河濱公園繞一圈一樣沒有當作甚麼大事,只是拿起了手機說他剛好認識一位朋友,幫我打了招呼約了時間。正是黃進寶先生,曾經一家四口環球的鐵馬家庭,說這裡有個年輕人打算騎單車出遠門,也許可以去請教一下。

在那一瞬間,覺得自己還不成熟的想法被如此的認真看待,自己也需要用不一樣的規格看到這趟旅程。於是拜訪了寶哥,聽他放著照片敘說才剛從福建一路騎到新疆的旅程。

之後才慢慢感覺出來,原來在好些人的眼裡,這看似不可能的旅程也就是一趟比較遠的旅程,並沒有那種出生入死,克服萬難的那種調性。有別於在自己生活圈理頭的親朋好友瞪大了眼睛,不懂這樣的狂想念頭從何而來。

之後幾次找郭大哥喝咖啡聊聊天,有次他問到: "每個人都想要北京到巴黎,你也要北京到巴黎,但你的故事是甚麼? 你跟其他人走這段路的不一樣的地方是甚麼?"

突然傻眼,腦海深處某裡迸出長征這個詞彙,稍微研究一下就把這當作在中國的主要路線了。
然後連結西安到伊斯坦堡作為絲綢之路,伊斯坦堡就是曾經的君士坦丁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作為前往耶路撒冷的中轉點,那麼也許可以找一條線路一路穿越歐洲到英國去?

就這麼拍腦袋決定了路線,開始了做功課的生活,窩在書房裡一窩好幾個月。
具體的安排大概就這個樣,準備一筆錢,搞清楚簽證的時效與申辦,搞定單車裝備,劃出概略路線。但如果要對這個路線的歷史坐上準備,那是無窮無盡的宇宙星辰,有無數的人名與歷史史事件在許多地點交織著,到最後能遇到甚麼看到甚麼都是緣分。

像是江西贛州市的蔣經國故居,貴陽息烽縣的集中營,波斯文化的遺跡,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河,往往直到路過才知道有這麼個地方。

於是除了單車旅行必備的種種,多扛了幾本書在車袋裡,這大概是我的單車旅程與其他人最大的差異,沒有在輕量化的,買書沒有在客氣的;旅程的空白時間往往先找書店晃個一圈。

立下目標,喊出決心,好像突然變成了一個腳色,人們樂意提供資訊,甚至一些贊助,裝備。
小黑單車橫跨美國時使用的帳篷跟國旗就這麼傳承給我,還送了我一頂小帽。
嚕家Batu學長也傳訊關心。

突然覺得自己已經擠身在單車長途旅行的眾人當中,還沒有出發但已經被認可是其中一員,找到新的同溫層,這個同溫層不把單車長途旅行當作不可思議,不過就是一個考驗比較大的旅行方式罷了。


* * * *
從福建到廣東,穿過福建到了江西。
從江西經過廣西湖南進入了貴州,從起伏的丘陵到高山峽谷。
還記得貴州黃果樹附近的吊橋,或是從雲南進入四川的一路之字形下坡,下到底過了作為省界的那條河之後又是一路之字形上坡,一股豪氣咬牙而上的豪氣。
記得前往雲南的無止盡緩慢上坡,或是川西北高海拔的之字形上升,以及廣闊的高原散布著氂牛的景色,或是在黃土高原上公路切過曾經的窯洞,在甘肅風力發電廠的頂風而行。

在新疆鄯善附近的橫風,連用蠻力頂風而行都無法,因為風從橫的來直接破壞平衡。
在新疆烏魯木齊附近的怪風,單車倒過來補胎時,單車輪胎被風吹的轉動了起來,補胎片被風捲走追不回來。

在伊朗的大片沙漠中推進,前往Damavan高山的路上看著底下山谷底部有些綠意,但沒有多高就是一整片的黃色,抵達裡海畔時覺得有種不可思議,在內陸也是有著海灘風情。

敬那段天天被汗水浸溼,或是汗水被乾燥空氣吸乾的日子。
一台單車就是移動城堡,所有的家當都在身邊,一人吃飽全家吃飽,所有的責任就是打開自己的眼睛,刷亮自己的心眼去看到世界,與世界連結,彷彿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每天張開眼睛想起自己身在何方都像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而離家千里能夠一切平安,有種謝天謝地,像是跟這個宇宙有些連結,像是老天爺有些任務要教到自己身上。

這是,單車的長途旅行。

雖然回到台灣,熟悉的社會,那些奇蹟感漸漸消退,那個任務越來越隱約模糊,但那個曾經將一生銘記,然後默默祈禱著,那個任務哪天會讓我看清他的身影。

在那之前,應該留下這段日子的種種,以隨筆的方式。
這是我這個當下的重要任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