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閱讀簡介]延安一代士林 烏托邦的幻滅 裴毅然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1037

烏托邦的幻滅:延安一代士林


從小滿喜歡歷史,歷史學的不錯。

高中時代被同學Roach 一句:"被黨國洗腦得很徹底" 覺得很幹,覺得自以怎麼可能是被洗腦的...

於是開始找資料,像是在青島東路的攤位接觸台獨思潮,才發現日本治理台灣時代的遺產,不管是日本人建設的,或是因為日本壓迫而形成的台灣反抗。

於是也開始對國民黨來台灣的前因後果存疑,也對共產黨怎麼能夠振振有詞覺得好奇。隨著台灣歷史把蔣介石從神壇上拉下來,我也試著把毛澤東從惡魔池子裡撈起來,看看這個打敗國民黨的共產黨到底何方神聖?

讓父親一度有點擔心,我是不是要加入共產黨了?

共產思想是一回事,是一個超未來的想像。

但共產黨一般信奉的是列寧的想法,簡化過的偏頗馬克思,暴力武裝建立共產政權。

最近在讀這本書。
我想,簡單總結前幾章就是……
清末民初 整個中國呈現一種必須大力改革才能救萬民於水深火熱……

但是清朝盛世,內部沒有頭緒往哪裡改,西方學說也沒有那麼快理解,或者真有理解的很難解釋給大家懂,一知半解的反而可以說的最大聲。

1920 1930 全世界都呈現一種狂熱狀態,歐洲有法西斯,俄國有十月革命……

歐洲流行著共產,
蘇俄信奉著共產,
中國學者對共產一知半解。

也許中國文化本來就有一種不求甚解的實用主義,也許大時代的震動讓人們沒有心思去多思考,只想著怎樣快速的更新,於是五年十年前的學者說法就已經過時了。

一個滿滿的理想主義的共產黨就這麼起家了,依著國民黨不抗日,國民黨獨裁,承諾著自由平等,吸納了一個時代的人才。

國民黨的糟是事實。
共產黨的自由平等,未來才要驗證。

社會呈現一種鄙棄知識學問的氛圍,從五四運動開始……
因為知識學問都從過去開始累積,但是新時代要有新想法作法,於是所有智慧累積沉澱都被掃下桌去,放上桌的只能是想像推論……

清末開設講武堂 引入洋學,試辦學校,成了未來革命的骨幹,軍閥的知識裝備,為清廷掘墓。
民初開設師範學院,試著建立基礎教育,把文盲變成一知半解的知識份子,剛好可以宣揚一知半解的共產黨理念,為國民政府掘墓。

鼓吹著改變是年輕人的特徵專利,因為覺得自己可以承受代價。
而年紀比較大的人,比較持重,因為付出過一些預期之外的代價,知道不能莽撞。

一知半解的青年人,面對凋亡的社會環境,崇尚著美好未來,願意付出一切代價來換取美好未來。
一無所有的年輕人,面對無能改變的社會階層,憧憬著功成名就,願意承擔風險來追求個人前途。

也許是那個時代的側寫。

這一群年輕人,看不起國民黨,建立了共產黨,那個一知半解充滿理想缺少基礎的共產黨,也許這真的是從基層重新學習的方式,沒有知識份子的穩定結構,只有民粹份子的衝動鼓動。

像是覺得現在住的房子不好,用大量抽象形容詞當作屋子的藍圖,風風火火的拆房子,再來討論房子應該怎麼蓋,如鄧小平的摸著石頭過河理論。

過去經驗會是助力還是阻力? 它同時都是,避免社會付出過大的代價,但也讓社會沒有辦法大踏步的革新,就是避免豪賭。

豪賭之下,財富權力重新洗牌,當多數的民眾傾向豪賭,連計算風險報酬都不需要費心,可見某種積怨多深,或是那麼想像中的風景多麼美麗。

當代中國不是突然蹦的一聲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它有它的包袱,跟它的能量。

台灣也是。


[ 延伸思考 ]

或者這樣側寫,普遍文盲的中國社會,普遍知識程度不高,普遍吃了太多苦頭。
普遍知識分子也流行莽撞的快速改革,覺得江河日下不快點改變不行。
而真的比較有想法保留的知識分子,在社會主流下被拋得遠遠的。
國民黨也許比較多知識份子,但時勢對它們不利
共產黨的骨幹就不是知識分子,但是時勢在他們那一邊,鼓吹美好未來。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曾經幅員廣大,管到中亞管到非洲管到歐洲,但是最後剩下土耳其共和國這一塊土地。
人民的心情想法一樣很巨大的困惑,曾經橫跨歐亞,三分之一的領土都聽它號令。
主張全盤西化的凱末爾建立軍功而有全民認同,把土耳其文化傳統鏟了,現在也在某種鐘擺的回盪,伊斯蘭文化的復興,
是遠離人權民主的想法,但卻是符合人民想像的方向。

中國很類似的,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突然被列強橇開門戶,救亡圖強之際沒有一個凱末爾。
蔣介石想要保全中國版圖,但最後沒有交出漂亮成績單,最後只能政權落到能畫出美好願景的共產黨。
師法蘇聯,也是某種變形的西化,而且是知識分子缺席的西化,勉強的西化。
覺得現在依然在清末民初,日軍侵華的挨打心情裡,快點改革,快點改變,去哪裡都好,付出甚麼代價都可以的心情。

快是主調,穩是輔調,畢竟社會有積累了,也不想要大變動了。
之前的變動也沒有太好的成績收穫。
開始能夠有於力追根究柢的問問題,但是這個跟快跟穩衝突了...

台灣沒有成為世界中心過,不曾有四方臣服,不曾有機會說我泱泱大國....
被日本人強迫文化升級,又遇到國民黨帶著知識分子跟獨裁雙面刃一起過來,遇到美國扶持東亞國家與冷戰局勢的烘托,突然變成四小龍。
沒有大國的焦慮,但是因為明鄭成為漢文化主流(蓋孔廟),有反清復明的歷史。
滿清進入科舉系統,之後又有日本殖民,有武裝抗日到聯合日本政治界用法律政治反日的歷史,
日本將台灣治理進入現代化,交通系統戶籍系統衛生系統全面升級,二戰結束國府接收,因為日本歷史而歧視台灣的姿態,種種不公平,白色恐怖,
導致日本時代壓迫凝聚起來的台灣意識進一步跟中國這個概念剝離。
近代共和國的文攻武赫可以當作台灣被日本人欺負,被國民黨欺負,又被共產黨欺負的歷史延伸。
現在對台諸多利多,台灣意識反而不知如何應對,尤其當選票因素在裡面,
又貪中國的利多,又想要炒作台灣意識取得選票,台灣政治的人格分裂在此...

也因此台灣沒有大國焦慮,不怕別的國家指指點點,但是有認同焦慮。
中國相反的,沒有認同的焦慮(少數民族也許會有),因為漢族人中國人,揚眉吐氣沒有矛盾。
但是一個大國的驕傲,又難以平心靜氣的就事論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