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0420~0503 閩粵尋根之旅-漳洲

漳州(2晚)-平和(1)-九峰(1)-銀江(1)-梅縣(3)-松口(1)-蕉嶺(1)-岩前(1)-武平(1)-桃溪(1)-長汀

兩個星期的時間,從福建的廈門到漳州,進入廣東的梅州。

離開了廈門,人們很愛問的是:"你哪兒的?" 沒聽過,很發楞。
我重複著這句話:"我? 哪兒的? "
那位仁兄有點不耐煩: "唉,你打哪兒來的?"
我支吾以對,想著台灣人會不會受欺負? “我剛剛從漳州過來..”
覺得那位仁兄快要翻白眼了:”是問你老家在哪~”
含糊其辭不下下去的我就掰到:”我……廈門來的。”
這仁兄開了話興,問我廈門鼓浪嶼去過沒有?跟我閒話家常了起來。
不熟悉廈門的我只好搪塞幾句,應付應付匆匆脫離對話。

發現扯謊也不是辦法,如果被揭穿暴露這份不信任感,有種難以名狀的滑稽荒謬,隱含著一種愚弄人的意味,於是理直氣壯的就說自己來自台灣吧。
這讓事情單純多了,通常對方眼睛一亮,然後親切的說:"一家人,一家人嘛。"
還是可以攀點交情,也許會得到多一些的禮遇,肯定得到多一些的好奇。
剛好可以了解一下民間對台灣的心情感受,也挺好的。

****

單車離開廈門是個陰雨的天氣,漸漸習慣大陸的交通模式,上了橋進入了中國本島,離開了廈門島。在濕雨的天氣我抵達了漳州,將單車扛上五六樓的一個初設陽春青旅,在這待上兩天。

有點偶然地選擇了廈門作為起點,當北京到巴黎單車旅行一時之間成為顯學,但是前被郭大哥鼓勵我規畫一條專屬於我的旅程,於是就以廈門老長官的據點,以及感受台灣在閩粵的連結,在前往梅州了解自己客家文化傅家血緣的源頭。

經過廟宇,開漳聖王廟,日後才知道在中國的地界廟宇是少見的存在。
而當時的我只感受到歷史的盤根錯節,以及一個台灣人的敏感,看著漳州官園威惠廟的圖,從漳州放射出網全台各縣市的廟宇,覺得幾分微妙,彷彿這個簡單事實隱含著什麼政治意涵?是否是我自己太敏感?閩南語,客家話,算是台灣漢人的主要語系,那麼在中國的連結是甚麼風貌?
感受到廈門平和一代的閩南話口音有些不同,辨識得出來的是”百”的發音,台灣念成”霸",這理念成”拜”,辨識起來有些不容易。

在漳州跟路邊的水果攤聊天,才知道這些柏油路不過才鋪好大半年,換句話說一年前的這裡還是稻田。想起台北車站在多少年前也曾是稻田(1960年代的台北),也就是某種程度上時空距離了五十年;但是街頭巷尾手機店家電行的商品都是當代的產品,一路上的旅程漸漸明白這種時空感,滯後的同時又超前。

****

OI000008

DSC_0010

DSC_0008

OI000075_thum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