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序言 單車的旅行

跨坐上單車,像是克拉克肯特穿上胸前有S的緊身衣;我還是我,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形象。
看著單車的接近,人們看著車上的大包小包,豎起大拇指說英雄。

這是旅程之後的發現。

開始這段旅程之前,就為了單車旅行的特色而傾倒。
自由自在的深入民間,緩慢的說停就停的旅行,跟當地朋友的邂逅對話,足夠緩慢的感受氣溫,感受一份盡其在我。

還記得若干年前的桃園街頭,傍晚時分經過在馬路對面的一家小店,當老師的泰國朋友對我招手請我喝了兩杯酒,他的朋友一直問我是警察嗎?

或是在新竹苗栗的一場寒流來襲,奮力地踩踏著卻流不出一滴汗,一路騎到晚上,到汽車原廠維修站躲風的時候,喝了杯咖啡,讓體溫恢復一下。
或是在花蓮的夏季一場大雨之中踩踏,在便利商店裡頭喝著玻璃瓶裝的金牌啤酒,痛快的雨中高歌,痛快的600cc啤酒咕嚕咕嚕入喉。

這一趟,就是遠了一點,久了一點,環境陌生了一點。裝備重了一些。
不然也不過就是單車旅程,盡其在我的揮汗之旅。

而跨亞歐又是甚麼狀態?
幾分興奮緊張混和著神經大條的大喇喇,在幾位前輩的祝福當中出發了。

上路才知道肌肉痠痛,上路才知道修車補胎,才知道裝備去哪裡補充購買。
如守忠大哥所說的,問題會在路上解決的,出發就對了。

從廈門到梅州覺得行李太重,把帳篷睡袋墊寄到成都去。
經過省界縣界,看著歡迎光臨跟下次再來的省界匾額,在山路曲折中前往著下一個目的地。
被桂林陽朔的聯絡道弄得七葷八素,原來到有名的興坪免不得還是要坐船。

貴州的公路像是餅乾碎得亂七八糟,公路四處都是在施工中。
花好幾天翻上四千多公尺的夾金山,海拔三千多公尺的爆胎修裡。

穿過高原上遠遠黑點白點的牛羊在藏族帳篷裡被邀請休息用餐,
俯瞰乾燥一片的黃土高原,七八點的星空望著一片黑暗中的小鎮燈火找不到路下去。
一整天沒有幾個補給點的戈壁沙漠,大風壓境寸步難行的新疆怪風,
較高的緯度加上中國統一時區,一天可以騎兩天份的晚上十點天黑。
在派出所打氣打到爆胎讓所長出來查看;
在派出所門口搭帳搭到一隊保安衝出來包圍我,以為我是可疑份子。

這是單車,多了很多搭車旅行不會遇到的變數。
日曬,大風,雨中夾雪,翻山,越嶺,迷路,爛路,一言難盡。

其實我沒那麼愛單車,因為真的很累,很辛苦,很多變數不能鬆懈。
搭車可以打瞌睡,騎單車沒辦法打瞌睡。
搭車不用認路,看準時間地點下車就對了。

那麼為什麼要用單車旅行?
就為了他的慢,用身體去記得那地形地貌,雨點溫度,
緩緩地離開都市中心進入荒野,緩緩地從荒野進入都市。

在都市讓人有種混亂焦躁,讓人想進入安靜的小鎮,為了那份單純與緩慢。
在小鎮則是有種無趣,讓人不想多停留,想著進入熱鬧的都市,為了可能的交談,可能的見聞。

緩慢的,經過,停留,那些不知名的位置。
那些從來不是目的地,在交通方便之後,在高速公路蓋起來之後就被遺忘的鄉鎮。
像是新疆的某個小鎮,當高速公路改道,車流不再經過之後就沒落,只剩下一個餐廳撐著。
對鄉親而言,對自已而言,都有一種好奇與新鮮。

我沒有很愛騎單車,但我愛單車旅行的自由跟預料之外。
單車旅行的精神力跟體力的挑戰都很高,
不能打瞌睡,要應付各種突發狀況,然而這也就是感受在地的互動。

一整天下來很多的決定決定是否休息,決定是否用餐,在哪裡用餐?
記得在新疆某一餐其實不餓,但想著下一個鄉鎮不知多遠,所以還是吃了飯。
吃完飯飽飽的,還幫餐廳小朋友看看單車。

你有你的目標方向,而人們會經過跟你邂逅。
你只管往你的目標踩踏,只管停留跟人們互動。

感受著肌肉的緊繃,但依然可以繼續移動。
有時覺得,不可思議的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緩坡向上。
然而我真的不愛騎單車,但我真的愛單車的自由感。

一種矛盾的心情。

這是單車的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